-------三大殿线路课程-------
北京,拥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六十多年建都史的悠久古都,更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就像一首歌里唱的“走遍了南北西东许多的名城,我还是最爱我的
北京!”伟大的
北京,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莫过于纵贯整个老
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这条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7.8 公里。7.8 公里中轴线的核心与精华,非故宫段莫属,从午门,到太和门,到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再到乾清门和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再到坤宁门、御花园、神武门,故宫最高大的城门,最恢宏的宫殿,最神秘的寝宫,最精美的花园无不坐落在中轴线上。中轴线好似紫禁城的脊梁,鲜明地突出了九重宫阙的位置,体现了古代帝王位居天下之中,“唯我独尊”的思想。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亦曾经说:
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今天,当我们徜徉于故宫中轴线上,矗立于太和殿的阶下,依然可以感受到“此处渐近天廷地,静心可闻风雷声”,让我们走进故宫,行走在中线上,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历久弥新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建极绥猷”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太和殿历经岁月的打磨,渐渐残破不堪,有些构件已经腐烂,起不到支撑大殿的作用。并且,梁上的彩画也褪色严重,因此,太和殿从2006年开始“封闭式”的大修。 经过2年的大修,直到2008年
7月中旬,太和殿才重新出现在游客的眼中。大修后的太和殿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中和殿】,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
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中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华盖殿”,嘉靖时遭遇火灾,重修后改称“中极殿”,现天花内构件上仍遗留有明代“中极殿”墨迹。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皇室入主紫禁城,第二年改中极殿为中和殿。殿名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之意。中和殿匾额“允执厥中”匾,为乾隆御笔。典出《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保和殿】,位于中和殿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谨身殿,嘉靖时遭火灾,重修后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改为保和殿,其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就是说神志得专一,以保持宇内的和谐,才能福寿安乐,天下太平。保和殿匾额“皇建有极”匾,为乾隆御笔。典出:箕子《洪范》“皇建其有极”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
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
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舒适,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册立皇后、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场面十分壮观。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将会被故宫那浓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被那壮观的古建筑所震撼,会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建筑物的天工巧夺,文化历史的悠久,故宫的前生今世,也许就会在现实和梦境的交接中,与您一同品味故宫的味道。
时间安排:
上午:9:45集合,10:00开始游览。
中午:12:00-13:00自由用餐。
下午:15:00神武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