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到印度的观光客都是搭乘飞机。孟买与德里机场是主要的入境点,有少数航空公司则由加尔各答与马德拉斯机场进出。其他的国际机场,则包括每日有班机往返加德满都的帕坦与瓦拉纳西,往返海岸地区的海得拉巴与特里瓦德琅,有租用飞机往返德国、法国与英国等地的大伯林(Daboline),此外还有不定期的班机。
德里与孟买机场则有可达几乎世界各大城市的班机。很不幸地,大多数长途的班机抵达印度时都是半夜到清晨六点之间,很明显地是为了配合欧洲与远东城市的降落时间。
四个主要国际机场经常改进并都有行李设施。此外,有脚夫与有照计程车。德里、孟买、加尔各答与马德拉斯在出入境大厅都有免税商店。
德里现已成为印度的铁路、公路和航空的交通枢纽。通过火车、汽车和飞机与全国各地和国外一些城市相通。德里市郊的巴兰机场现已成为南亚最重要的国际机场。
交通趣闻
牛车拉火箭 大象当道行
印度是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如今也正前进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要论及它的交通,有一件事颇具象征意义:1981年印度发射火箭时,把火箭运进发射场的是牛车。
牛与印度的交通是分不开的。印度85%以上的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徒视牛为神,农民爱牛如子。
在乡村公路上,到处都可以见到慢悠悠的“二牛抬杠”,两只牛拉着一辆大车不慌不忙地走着。印度的白牛背上有隆起的峰,木杠就架在那上面。
很多人都知道,印度城市里的汽车要让牛,此话一点不假。这些牛是教徒放养的“神牛”,四处游荡,走累了就在马路上一卧,汽车决不敢去撞它们。
印度自古以来就有重视修路的传统。弘扬佛法的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2年)曾下诏谕,命令各地都要道路相通,路两旁种树,隔一段距建一客舍,打一只井,“俾行人与牛畜得荫凉解口渴矣”。
驾车在阿育王曾统治的印度北部、东部地区旅行,一路上常常见到两旁有高大浓密的古树,树下有孔雀开屏,猴子嬉耍,松鼠窜跳,大有避尘嚣而归山林之感。
且慢高兴。就在那条国家级公路上,汽车开着开着,前面堵住了,10吨、20吨的重型卡车,一眼望不到头。开始以为等一会儿就会通车,不料一两个小时过去了,还不见动静。于是下车走到大树底下的小茶馆里打听消息,那些靠在椅子上、躺在绳床上的司机满不在乎地说:“我们已经等了一天一夜啦!”
印度的公路总长度为162万公里,分三个级别:国家公路、邦公路、乡村公路。国家级公路共有71条,总长33612公里。这些公路虽然还达不到超级公路的水平,但也蛮不错的,特别是在大城市附近。偏僻的地方管理就差些了,上面讲到的堵车往往发生在小集镇附近。邦公路由邦政府管理,比国家级公路窄一些,而乡村公路一般都是土路。
印度的火车也很有特点。印度火车分五等:一等空调、空调卧铺、一等车厢、空调坐和二等车厢。如果坐前四种,旅行都很惬意,卫生状况也不错。但若坐二等车厢,那就差得太远了。车窗破碎,电风扇失灵,又脏又挤。有些短途车,乘客干脆爬到车厢顶上坐着,脸无惧色。印度独立前,还有三等车厢,圣雄甘地游全国时,就坐这等车厢,与老百姓同甘苦,已成历史美谈。
说到市内交通,由于车越来越多,路便越来越难走。在新德里,摩托车比自行车多。在人们的印象里,自行车属于蓝领劳动者,摩托车属于白领。印度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厂巴加吉公司年产量已突破100万辆。印度小康人家的姑娘出嫁,一般都要一辆摩托车作为嫁妆之一。至于中产阶级中的上层,印日合资的小汽车“马鲁迪”已成了其身份的象征。
在摩托车与汽车的洪流中,自行车、人力车、牛车都“奋勇争先”,有空就钻,再加上悠闲的神牛和不时出现的大象,真是够交通警察头痛的了。不过,印度总还是在进步,由牛车运送的火箭,不是也飞上太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