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县

概况

台东县位于台湾岛东南部,面积3515平方公里,人口24.5万人(2001年底),是本岛人口最少的一个县。人口密度较低,每平方公里只有72人。台东县位于台湾东南方,面积仅次于花莲县、南投县,为台湾第三大县。地理位置上,本县位于北回归线南方,东临太平洋(菲律宾海),南面和西面与屏东县、高雄市以中央山脉为界,北面与花莲县为邻。

在族群结构上,除原本定居于此的原住民外,其他居民皆为近150年陆续移居而来的移民后代。最早的汉人开拓者多直接来自于福建省,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部分荣民和外省人安排在此定居,八七水灾后西部灾民部分亦迁居于此,以及部分从六堆区域迁来的客家人。因为如此众多族群在此定居繁衍,今天的台东成为一个多元族群文化社会。

台东县社会结构与花莲县类似,有四大族群,即闽南人、外省人、客家人与原住民(主要有六个族群,分别是阿美族、卑南族、布农族、雅美族、排湾族与鲁凯族)。其中,原住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清康熙时代起,汉人开始移入,成为今天的闽南人群。国民党退居台湾后,辅导退役官兵及大陆沿海岛屿居民来台东开发,并成立太平洋与马兰两个荣民之家,形成外省人主要聚集地之一。60年代起,许多客家人迁居台东,形成客家人族群。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加上人少地多,族群融合相处,但平原地区反国 民党色彩浓厚。

台东县旧称埤南觅、后山。境内有中央及海岸两大山脉,两山夹峙下的花东纵谷,是台东县主要的农业区。台东以农立县,池上米、关山米、释迦、洛神葵、金针、杭菊,加上鹿野、摩天、太麻里的茶叶,物产十分丰富;此外,台东外海的渔源亦丰,其中鲔鱼经加工制成柴鱼,早已名闻遐迩。

台东县是全台湾拥有最丰富原住民文化的地区,最早的可溯源至旧石器时代。这些先民文化包括长滨文化、麒麟文化、卑南文化等,已发现或未探索的文化遗迹多达一、二百处,是台湾历史文化上的一块宝地。台东县内的金针花、福鹿茶、蝴蝶兰、以及香醇的初鹿鲜奶、及粒粒饱满香Q的池上米,更是台东独有的特产。

从平原到高山,从海洋到离岛,自然景观丰富,从热带、温热带到寒带植物,你都可在台东发现。由于受山脉阻隔与洋流影响,台东县年均温在22度以上的月份高达8个月。所以台东又有太阳的故乡之称。除了高山地形外,台东海岸线绵延长达176公里,且多岩岸港湾,近年有赏鲸豚的生态旅游活动,绿岛与兰屿的热带岛屿风情,让台东的海洋之旅更为丰富。

旅游景观有:三仙台、卑南文化公园、八仙洞、鹿野茶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