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时中国有两个“治山”,一在福建福州,一在江苏六合。福州的“冶山”其位置在东部,所以也称“东冶”。《汉书》说:“汉高祖五年以亡诸为闽粤王,都东冶。”“东冶”即福州治山,为屏山南麓一小山阜,相传春秋时欧冶子曾经在此铸剑,故名。1989年在城直街21号、22号民宅厨房边发现有“冶山古迹”摩崖石刻。福州有“三山现,三山藏,三山看不见”之说。治山为“三山藏”之一。
欧冶池
治山上有“欧冶池”,据说是欧冶子铸剑淬火的地方,所以又称“剑池”。《三山志》说:“唐元和年间,僧惟干浚池,得铜刀剑环数枚送武库。当时冶灶犹在竹林间者。”所以明徐的《冶城怀古》诗有“夜雨欧池古剑鸣”之说。元泰定五年,于欧冶池畔立石刻碑曰:“三皇庙五龙堂欧冶官地”。欧冶池收为“官产”。其时池周围有数里,池畔建有利泽庙、剑池院、欧冶亭等。欧冶亭为宋熙宁年间福州知州程师孟所建。程有《欧冶亭序》说:“……于是亭阁其上,浮以画舫,可燕可游,州人士女,遂为胜概。”为福州的一大胜景。宋状元黄裳有《欧冶池》诗说:“人随梦电几回见,剑逐云雷何处寻?惟有越山池尚在,夜来明月古犹今。”明张时彻也有《宴集剑池》诗云:“石径缘青嶂,朱筵敞翠微。采莲牵水荇,移舫乱云衣。”水光山色,树绿花红,朱筵华宴,红男绿女,令人眼花缭乱。
但明之后多为民居所占,仅存半亩方塘,明成化十五年“欧冶亭”被镇守太监卢胜移至“欧冶池”之西,不久为风雨所圮,直到清道光八年才购民居重浚并扩大“欧冶池”,重建“欧冶亭”于池之南。疏通水源,垒砌石驳岸,并在池中建一座八角“剑光亭”。池北建石舫和喜雨轩。轩前砌有月台,护有石栏杆,并有曲桥通“剑光亭”。池之西围以铁栏杆,种花植树,郁郁葱葱,既为古迹,又作胜景,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