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湖公园

概况

福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州市西北部湖滨路。地处卧龙山下,是福州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为西晋太康三年(282年)郡守严高所凿,方圆十数里。唐、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继位,在此建造亭、台、楼、榭,湖中设楼船,西湖遂成御花园。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福州知府赵汝愚又在湖上建登澜阁等建筑,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1828年)林则徐在湖岸砌石,文人雅士相继而至。因在福州之西,故名西湖。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

 

福州西湖公园特色景点

 

 

仙桥柳色(柳堤)

 

进入大门,长堤卧波,垂柳夹道。原堤建于1930年,宽8米,长139米,中段为桥,即仙桥。1985年拓宽堤面为18米,堤边有石栏杆,并种植垂柳、碧桃及花灌木。春来佳日,柳丝泛绿,桃花似火,远望如湖中锦带。1994年改桥为拱桥,宽10米,长36米。

 

紫薇厅


在开化屿南,始建于1914年,以四周广植紫薇而得名。1952年重修,砖木结构,现为公园服务部。

 

开化寺


位于开化屿(一名小孤山)中央,为公园最古老的建筑物,据传建于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明嘉靖年间(1522-1566)知府汪文盛捐资重建。现有建筑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总督金世荣重建,中为正殿,后为禅堂,两翼系钟鼓楼,又左为客寮,右为方丈。寺内昔有“十八娘”荔枝,颇负盛名。宋蔡襄《荔枝谱》云:“俚传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噉此品,因此得名。今寺前尚有一株古荔。寺在红花绿柳、碧波为镜的湖心屿中,历来为诗人寻幽觅句的好场所。清郭雍有“金碧湖心寺,淡烟朝夕横,我来芳树暖,钟动晚波平”的名诗。

 

宛在堂

 

在开化屿东。系闽中诗人纪念堂。明正德年间(1506-1521)诗人傅汝舟营建,招诗友高瀫等同来隐居,营建木构三楹,以诗名“孤山宛在水中央”为堂名。一时诗人云集,传为佳话。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改建为湖心亭。乾隆十三年(1748年)黄任倡议复建,在堂中设立诗龛,作为福州诗坛同人吟诗聚会之地。后来堂为洪水冲毁。道光四年(1824年)重建。道光七年(1827年),林则徐丁父忧归家,重浚西湖,借宛在堂为办公场所。1914年,西湖辟为公园后,宛在堂修葺一新。此后,春秋皆有雅集,名人墨客荟萃吟咏。

 

开放时间

 

5:30—22:30。

 

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区湖滨路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