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溪岩位于万石岩西南侧,岩间有古寺,称东林寺,又叫玉屏寺,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屡经兴废,1984年重修。寺庙依山而筑,石穴为室,幽深险峻。夜间明月映照,令人有一种神秘色彩之感,为中秋赏月最佳处,故称“虎溪夜月”,为厦门八大景之一。
岩又名虎溪岩寺,寺为唐陈俦所建。明万历年间绅士林懋时集资拓建。清康熙年间,元飞和尚应福建水师提督吴英之请来厦门主持该寺,并大兴土木,重建大雄宝殿,增建垂云楼、大悲殿、一啸亭、伏虎洞。经三十多年苦心经营,才颇具规模。
继元飞和尚之后,厦门海防同知李暲出资白银5000两,又兴建了准提阁、弥勒楼、供佛泉、飞鲸石、渡虎桥等建筑。因此,虎溪岩寺在清代盛极一时。
虎溪岩满山皆巨石,尽皆奇险天成。山门旁有一巨石如芽,其上镌刻"先露一芽"。入得山门,顺着蹬道,有"渐入佳境"、"三笑"等题刻,使人游兴倍增。蹬道尽处就是"虎溪",虎溪上架着弓形石桥,俗称"仙人桥",亦称"渡虎桥"。过了弓形桥,来到"灵则名"洞,洞名取意唐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之句。洞里甚凉,使人有"入洞方知六月寒"之感。
名字由来
诗人陶渊明和陆静修到东林寺后回家,慧远送客,因谈话投机,不觉过溪,虎就吼叫起来,三人大笑而别,遂建“三笑亭”以为纪念。
厦门虎溪岩袭用了“虎溪”山名和“东林”寺名。“三笑”石后即“东林寺”了。寺之右侧有“夜月洞”,亦称“伏虎洞”。洞顶有“啸云”石刻,洞中有雕塑之虎,双目炯炯有神。此洞的洞口朝东,每逢满月东升,尤其是中秋之夜月光直射洞内,正对虎身,故称“虎溪夜月”。“东林寺”是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厦门诗人池显方所建,因南面有玉屏山,又称“玉屏寺”。
开放时间
08:00~18:00
地址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虎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