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庄地道站遗址

概况

冉庄地道站遗址位于河北保定西南30公里处的清苑县境内,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主战场上一处极为重要的战争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道设计巧妙,构造复杂,建有储粮室、厨房、厕所和战斗人员休息室,设有照明灯和路标。在地道总指挥部附近挖有很深的陷井,井上设置翻板,敌人万一进入地道,踏上翻板就会落井毙命。地道与水井相通,水井既是地道的通风口,又能解决民兵和群众的饮用水。地道的出入口灵活多样,有的修在屋内墙根壁上,有些则利用牲口槽、炕面、锅台、风箱、井口等。他们把地道与地面工事有机结合,在村里要道口的房顶上,建筑了高房工事;在地面上,修建了地平堡;还利用小庙、碾子、烧饼炉、墙角等地形、地物,修筑了一些工事。地道和地面工事相配合,各种火力相交叉,构成密集的火力网。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进华北,冉庄人民为了保存自己,外抵侵略,开始挖地洞,逐步由单口洞发展为双口洞、多口洞和战斗地道。地道以该村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4条主要干线,长2.25公里,还有南北13条支线、东西11条支线、通往外村的联村地道4条,全长约15公里。

    

展厅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厅内珍藏着大批珍贵文物,主要有铜锣、军号、牛角号、土枪、土炮、翻火子弹等使用过的工具和同敌人作战用过的武器弹药、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纪念馆还配以声光电展览形式,再现了当年地道战的情景。

 

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面积为30万平方米,其中重点保护区2万平方米,现仍保留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的村落原貌和当年构筑的地道及各种作战工事。19598月,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冉庄地道战遗址融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和游乐于一体,聂荣臻、杨成武等许多革命前辈及党政领导人先后为冉庄地道战遗址和纪念馆题词。由于地道保存完好,《地道战》、《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等许多影片都曾在此拍摄。

 

历史由来

1937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灭绝人寰的“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在6万平方千米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楼1783处,修公路2万多千米,挖封锁沟8878千米,把冀中平原细碎分割成2670块,使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

 

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冀中人民展开了地道斗争。并继而成为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坚持敌后抗战,扩大抗日根据地,扭转战局的〖ZK)〗一种独特战斗方式。冉庄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巧妙地设计了各种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战方法,在普通的村庄,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地道战模范村。聂荣臻元帅曾为此亲笔题词:“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

  

开放时间

    

09:00~16:30(逢周一闭馆)

 

地址

河北省清苑县冉庄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