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辛水韵

购物

特产——芜湖铁画

芜湖铁画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艺人以锤代笔,锻织成画,堪称一绝。自它诞生至今300多年来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古今中外人士所青睐。铁画创始人为清代康熙年间芜湖人汤鹏,他“少为铁工,与画室为邻,日窥其泼黑势”,从中受到启迪而创出铁画。铁画一经问世,不仅“远客多购之”,而且“名噪公卿间”,士大夫阶层人士把它作为“斋壁雅玩”之物欣赏,文人墨客更是推崇备至,赋诗著文加以赞扬。清代金石家朱文藻在《题铁画》一诗中作了生动的描述:“乍看似墨泼素绢,山水人物皆空嵌。风飘秀色动兰竹,雪催老杆撑松杉。华轩逼人有寒气,盛暑亦欲添衣裳。最宜桦烛晓风夜,千枝万蕊发翠岩。元明旧迹共谛视,转觉暗淡精神减。”他认为元明时代丹青高手之画与铁画相比也黯然失色。清代诗人梁同书称铁画“无不入妙”,“世罕见之”。他作《铁画歌》云:“谁叫幻作绕指柔,巧夺江南钧巢笔。……采绘易化丹青改,此画铮铮长不毁。”

如今,芜湖铁画以低炭钢为原料,艺人们以锤代笔,以炉为砚,以铁当墨,以钻为案,依据画稿取料入炉,经过锻打、焊接、钻挫、整形、防锈烘漆等新技术、新工艺,然后衬以白底,装框成画。画面保持铁的本色,不涂彩。构图采用中国画的章法布局和笔意,远景赋以疏细线条,近物则以粗犷布势,使山水能分远近之趣,楼阁能得透视之感,人物能具传神之态,花鸟能显栩栩之姿,锤锻之巧与画理相通,绘画与工艺品结合。 近年来,艺人们不断创新,又开创了立体铁画、瓷版铁画、纯金和镀金画。

在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中国前夕,安徽省政府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赠送了一件珍贵的礼品——芜湖铁画《霞蔚千秋》。此画长350厘米、高170厘米、重100公斤,画面由黄山、育松和香港的标志性建筑构成。整个画面气势磅礴,典雅凝重,豪放洒脱,黑白分明,酷似传统水墨画,且具强烈的立体感。这是安徽芜湖工艺美术厂老艺人张德才及其16名艺徒精心锻制的辉煌巨作。

购物街——中山路

芜湖,襟江带河,山清水秀,素享“长江巨埠,皖之中坚”美誉,浸润着长江文明。以强劲的拓展力,不断创造广阔的空间。历史、地理、人文等众多因素酿造了特有的商业文化,由十里长街小商繁荣而演变成的中山路步行商业街,是芜湖历史发展的一座丰碑。

1902年,这里由窄巷变成了大马路;到了1912年,孙中山先生巡视芜湖并在此演讲,因而改名为中山路;时至50年代初期,中山路进行大规模改造,两侧集中布置了商业网点,渐渐成为芜湖的商业中心;1999年设为湖街一体的步行商业街,立意创新,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传统文化中透着浓浓的现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