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 色 菜
博山豆腐箱
博山豆腐箱为淄博传统名菜。传说清朝乾隆南巡,曾特意到博山吃豆腐箱,赞不绝口。
制作豆腐箱时,先将豆腐切成六分方丁,二寸长方块,用花生油炸至金黄色捞出,再在豆腐块的一面切开一块皮(一侧不切断,起箱盖作用),挖出内里豆腐,再填上调好的馅料,盖好“箱盖”。馅料有多种多样,有三鲜馅(海米、虾仁、猪肉)、蟹黄馅、鸡肉馅等。一般多用猪肉馅、什锦馅或素馅。
博山酥锅
博山酥锅是一种传统的时令、节令菜肴,盛行于冬季和春节期间,传说是清朝初年颜神镇一位叫苏小妹的妇女创始,故菜名定为“苏锅”。又因此菜用醋较多,以肉鱼骨刺酥烂为主要特征,“苏”“酥”谐音,遂改名为“酥锅菜”。
由于酥锅菜用料广泛,食用方便,香酥可口,再加易学好做,以至广为流传,现已传至周村、淄川、张店、临淄、济南等地。
酥锅的原料主要有白菜、藕、海带、冻豆腐、鸡、鸭、肉、鱼、排骨、猪蹄等,须依次分层摆放,调料有醋(使原料酥烂)、糖(中和诸料之味)、黄酒(除腥臊)以及香油、酱油、盐、葱、姜、八角、花椒等。制做时先用急火烧开,然后用文火烧至肉鱼骨刺酥烂为止。离火凉透后,随吃随取。
博山烤肉
烤肉是淄博地区传统名吃。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曾载有“炙炖法”,即先将小猪“揩、洗、刮、削,令极净。小开腹,去五脏,又净洗”。然后“缓火遥炙”,烤至“色同琥珀,又类真金”,这样吃时“入口则消,状若凌雪”,味美异常。
近代博山烤肉在“炙炖法”基础上经过研制形成独特风格。约在1905年前,博山“远兴斋”烤肉店店主钱振远,在一次肘子过油时,偶而发现肘皮爆花后,肉味更加鲜美。随后改大烤为小烤,改一般木柴为果木劈柴烤制。这样烤出的肉,皮酥肉嫩,气味幽香,食而不腻,非常受人欢迎,博山烤肉由此誉满山城。
博山烤肉可做冷热拼盘,可烩菜。如果热烤肉加白糖,用鲜荷叶包后再吃,或用烤肉加绿豆小粉皮再加鸡蛋做成汤菜,更是别有滋味。
风 味 小 吃
周村烧饼
驰名中外的淄博市周村“烧饼”为传统地方名特产食品,生产历史悠久、工艺考究。“月华牌”周村烧饼沿用了周村“德祥斋烧饼老店”的传统配方和工艺,采用精选配料——优质面粉、脱皮芝麻、精盐、食糖、水精制而成,产品外型圆薄,正面粘满芝麻,背面布满酥孔,以香、酥、薄、脆而驰名中外。
芙蓉果
芙 蓉 果,原名蓼花,长圆形,表面为淡紫色,外表附以浅红或白色糖末,似芙蓉花绒故称芙蓉果。
制作芙蓉果,首先要制成坯体,然后油炸而成。坯体制作在春秋两季为宜,以江米、黄豆为主料,先将浸泡好的江米加工成细粉,用开水和成面,揉成馒头状,放入笼内蒸熟;然后在搅拌机内搅拌片刻,再加入黄豆糊一同搅拌,成半流体状,倒在铺有熟面粉的案板上,待凉时,切成长6.5厘米,宽、厚1.5厘米的坯条,放置晾干即成。炸芙蓉果时,先将坯体放入温油锅内浸泡,后用勺子浇泼沸点热油,使之逐步升温,膨胀,最后倒入150℃热油锅内,至微黄色捞出,凉后,浇拌上用白砂糖、桂花等熬制的糖浆,后取出再拌上白糖即成。
周村煮锅
周村煮锅又名朝天锅,是淄博风味小吃之一。1910年左右由周村三星庙前徐方明、镇西桥李六所始创。当时煮锅比较简单,设一直径约120厘米中间有孔的圆木盘,砂锅放在中间孔内,锅底点火。顾客围坐四周,把自己选好的菜肴放入锅内烫热取出,放在自己碗里,锅内老汤随意喝。因味美可口、经济实惠而深受欢迎。
菜煎饼
煎饼过去为淄博南部淄川、博山等地人民的主食,菜煎饼是传统吃法之一,堪为当地风味一绝。制作方法是先将豆腐、韭菜、粉条切碎,加虾皮、调味品,用花生油炒熟,拌匀成馅,然后将摊好的煎饼摊上馅,再折叠成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煎烙至熟呈深黄色,即可食用。有《煎饼赋》赞之曰:“三五重叠,炙烤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
临淄饼角
清末问世的面食小吃品种。这种饼角冷热可食,热食最佳,一经问世,备受欢迎。
饼角制作精细。将面和好,擀成薄饼,加入油、花椒、盐卷起揉好,做成方形,中间用刀斜割成三角形,一边用木梳划上十字纹。在平炉上两面烤至八成熟,再放入炉下边烘烤。熟后瓤有十几层,具有香、咸、麻诸味,十分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