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遗址

美食

上下五千年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孕育出饮食文化的一枝奇葩;纵横一万里壮丽富饶的神州大地,郑州地处中原之中,融八方美食,汇天下奇珍,散布着香飘中外的八大菜系。

老蔡记
郑州老三记之一的老蔡记在郑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郑州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店之一,它的蔡记蒸饺、馄饨独具特色,有“饭后百步走,余香留口中”的美誉。 蔡记蒸饺的创始人是河南长垣县蔡士俊先生,蔡老先生早年曾是清宫的御厨,辛亥革命之后,蔡士俊流落于北京街头,为了养家糊口,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北京前门外开一小饭馆,经营蒸饺、馄饨,生意倒还红火。几年后,蔡士俊携家眷辗转来至郑

酸菜鱼火锅
位于保全街中段的酸菜鱼火锅店,是一家正宗的原汁原味的川味名吃店。特聘四川大厨,用四川原产地出品的酸菜,配以二十多种原料,精心调制成汤锅。吃起来酸、辣、鲜、香,回味无穷,受到食客的一致好评。

河南食府
河南食府位于郑州市人民路25号“民康苑”内,以经营豫菜及中原风味小吃为主,总营业面积近3000平方米。近日,河南食府被河南省豫菜文化研究会评定为“河南省豫菜基地”,并于2000年8 月28日正式挂牌。一举成为河南省第一家以“弘扬豫菜文化,树立豫菜品牌”为发展方向的豫菜基地。
在河南食府您不仅可以品尝到纯正的豫菜,在用餐之余您还能 体会到浓郁的中原文化气息。在建筑风格上,河南食府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体现了浑厚质朴的河南地方特色。同时结合现代化的配套设施、服务模式和经营理念,从而形成了纯正、地道的豫菜与精深、厚重文化两者完美结合的独特风格。  

烩 面
吃过合记烩面的人都会过口不忘,它的面筋、汤鲜、肉嫩让人余香满口,回味无穷。合记烩面是一种荤、素、汤、菜、饭兼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选用上好鲜羊肉,经反复浸泡后下锅,撇出血沫,放入全大料,将肉煮烂。另用精致面粉,兑入适量盐碱和成软面,经反复揉搓,使其筋韧。下面时,锅内放原汁肉汤,将面拉成薄条入锅,放上羊肉,配以黄花菜、木耳、水粉条。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鲜。合记烩面严格操作程序,数十年来,坚持一碗一锅,使其保证了长期味道鲜美的品质。 1994年5月荣获“全国清真名牌风味小吃”称号,97年12月又一举摘取“中华名小吃”桂冠。
说起合记羊肉烩面的由来,正如它的味道一样别有一番曲折。您也许不知道,它是飞机轰炸出来的美食。抗战时期,日军飞机经常空袭郑州,当时有一位名厨叫赵荣光,特别喜欢吃面食。飞机来了,赵师傅就去躲飞机,回来后,就把剩下的面条加点羊肉汤烩烩再吃。久而久之,赵师傅发现重新烩过的面也很好吃,就潜心研究,在里面放些盐、碱,使之更筋,做出的面别有一番风味,后来就成了风靡一时的风味美食。 合记的前身是老乡亲饭店。1953年李少卿等4人接管,因是合伙经营,易名合记饭店。1967年起专门经营羊肉烩面,改名为“合记烩面馆”,俗称合记。

葛记焖饼
葛记焖饼馆的创业人葛明惠先生,是清朝满族镶黄旗人,生于1882年,他10岁进北京珂王府做事,曾给王爷赶车,颇得王爷欣赏。他勤快好学,闲时常到王府膳食房帮厨,熟谙烹调技艺。当时,王府中有一种主食千层饼,还有一种菜肴名称坛子肉。有一天,王爷回到府中,感到腹中饥饿,葛明惠便越俎代庖,用坛子肉为王爷焖了一盘饼,又用榨菜、芜荽沏了一碗汤,饼软肉香,清汤爽口,王爷大加赞赏。民国初年,战乱纷纷,葛明惠携两子来河南谋生。危难中想起被王爷赞赏的坛子肉焖饼,于是,经朋友帮忙在郑州火车站附近开了“坛子肉焖饼馆”,葛明惠亲自站灶,两个儿子打下手。解放后,葛明惠和他的次子先后去世,长子葛云祥继续经营,他继承发扬父亲的烹调技术,使烹制的坛子肉一开坛便香气溢,达二里之遥,经其多年苦心经营,遂使葛记焖饼成为闻名遐尔的风味小吃。
  葛记坛子肉焖饼是用饼和特制的坛子肉加青菜焖制而成。其饼是用软面烙成千层饼,放凉后切成帘子棍形备用;坛子肉选用带皮五花猪肉。切成2厘米见方的方块,先放入锅内添水煮开,撇去浮沫杂质,捞出肉装入坛内,下足八大料,外加香腐乳,倒入肉汤封口,大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炖,炖到烂熟。开坛时浓香四溢,过往行人闻香止步,素有“开坛香”之美誉。焖饼时,锅内用青菜铺底,放上饼条和坛子肉,加高汤稍焖即成。其肉香味醇厚,肥而不腻, 其饼柔软适口,老少皆宜。焖饼时配菜除用绿豆芽外,更多是用四季鲜菜,如蒜苔、小白菜、四季梅、茭白等。焖饼用的汤。除猪肉汤外,还用鸡汤、鸭骨汤。因此焖出的饼软香不腻,鲜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