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八庙处在承德避暑山庄外东面和北面,像众星拱月般围绕着避暑山庄。山庄是皇权的象征,这些代表着不同民族的庙宇建筑,则象征着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外八庙”是清代修建的一个规模庞大的寺庙群,凝聚了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和艺术。
“外八庙”实际上并不止8座庙,原有寺庙12座,即普宁寺、溥仁寺、溥善寺(已无存)、普乐寺、安远庙、普佑寺(大部分无存)、普陀宗乘之庙、广安寺(已无存)、殊象寺、罗汉堂(大部分无存)、须弥福寿之庙、魁星楼(原楼已毁)。因为分为八处管理,且地处塞外,因此叫外八庙,现尚存7座。
特色景点
普宁寺
普宁寺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寺的布局采用了汉藏两式,前半部是佛寺的规制,有山门碑亭、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后半部则是喇嘛教曼陀罗-坛城法式。寺的主体建筑是大乘阁,其中供一尊高大的千手千眼观音雕像,故又称大佛寺。大佛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据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乾隆修这座庙,表明清王朝对少数民族的尊重。
溥仁寺
溥仁寺位于承德市街东的武烈河东岸。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诸蒙古王公为庆贺康熙帝60寿辰,上书“奏请”在承德避暑山庄外,围建一寺院作庆寿盛会之所。康熙帝欣然“恩准”,遂建造了溥仁、溥善二寺。溥善寺早已荒废,溥仁寺便成康熙年间仅存的庙宇,更是珍贵。溥仁寺建筑形制为汉族庙宇的“伽蓝七堂”式,四周有护墙环。山门内主轴线上布置主殿三座:天王殿、慈云普阴殿、宝相长新殿。
普乐寺
普乐寺位于承德市街东的武烈河东岸,背倚锤峰,面临武烈河,掩映于一片松林中,环境尤佳。清乾隆年间,各方归顺,边境安宁,西北各少数民族领袖频繁见清帝,炽示普天同庆,天下共乐,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随山就势,坐东朝西建普乐寺。寺门西向,寺院面对避暑山庄,呈众星拱月态势 ,象征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普乐寺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山门内有钟鼓楼。天王殿单檐歇山顶,布瓦绿剪边,内有四天王、大肚弥勒和韦驮像。宗印殿是正殿,重檐歇山顶,殿脊用彩色琉璃瓦拼合成云龙图案,脊正中有大型琉璃宝塔,殿侧有琉璃“八宝”浮雕。殿内供释迦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侧有八大菩萨塑像。普乐寺后半部藏式主体建筑称经坛,是集会讲道祭祀之所,共有三层,主殿称“旭光阁”,外观极似北京天坛祈年殿。
安远庙
安远庙位于武烈河东岸冈阜上,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是演习新疆伊犁河北部固而扎庙旧制修建的,故又称伊犁庙。安远庙的中轴线正对避暑山庄,庙内主体建筑是普渡殿,殿通高27米,高大宏伟。外观三层,三重屋檐,下层单檐,上层为重檐歇山顶。下层檐以下为实墙,辟有梯形盲窗,为藏族建筑风格。殿内正中三间为空井,三层上下贯通。顶部饰以八角形藻井,中塑盘龙,口衔明珠。一层正中供绿度母佛像一尊,四壁有佛教故事题材的壁画。
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占地达22万平方米,是乾隆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他母亲皇太后80寿辰而建的,是外八庙中最辉煌、规模最大的一个庙。这座庙是仿照拉萨的布达拉宫而建,因而又称为小布达拉宫。整座庙坐落在山坡上,远处望去,宏伟壮观。庙门内有一碑亭,三座巨碑,四面分别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中间的主碑,记叙了修建普陀乘之庙的原委。山门内有石狮子、石象、琉璃瓦牌楼和许多白色粉墙的藏式角屋,后部正面的山岗上矗起一座大红台,台上有3座大殿,殿顶建有六解亭和八解亭,殿顶和亭顶为镀金铜瓦。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地址
承德避暑山庄外东面和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