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风景区

概况

峄山风景区位于邹城市东南12公里,与泰山南北对峙,被誉为“岱南奇观”。孟子曰:“登东山而小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峄山,《诗经》作“绎”,取其义;《书经》作“峄”奠其名。因其“怪石万垒,络绎如丝,故名绎焉。”又名驺山、邹峄山、东山。东晋太尉 郗曾率军数万避乱于此,故又名郗公峄、大峄。另有小泰山之称。

  

峄山,自25亿年前的太古时期,先后经历了三次沉没和四次上升的发育阶段,终至距今约三千万年前而基本形成。当代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考峄山为“水成巨砾沉积”。峄山海拔582.8米,周长10公里许。五华峰为极顶。

 

峄山,早在秦汉时期就著称于世,它是中国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峄山因其“怪石万迭,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绎焉”。《诗经·鲁颂》有“保有凫峄”的诗句。《书经·禹贡》有“峄阳孤桐”的记载。《太平御览》有“峄山尤多桐树”之 述。《左传》、《史记》、《汉书》、《水经注》、《通典》、《齐乘》、《永乐大典》等均广为记之。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立国之初,首次东巡齐鲁,即慕名率群臣登上了峄山,于惊叹山石神工鬼斧、风光隽秀婀娜之际,命杰出的篆书大师、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颂扬“废分封,立郡县,统一天下”之奇功。著名的秦峄山碑就是秦始皇东巡的第一块刻石。晋太尉郗鉴碑题“天下第一名山”;唐代杜甫大书“灵通天府”四字碑,宋代米元璋碑题“天下第一山”;大中祥符元年碑题:“灵贶”;元代延间皇帝封峄山神为“灵岩候”;明代丞相叶向高碑题“玲珑第一山”; 明代王自瑾碑题:“古今名山”;1989年秋,书法家杨萱庭碑题:“天下第一奇山”。

 

据1990年出版的《山东风物大全》记载,峄山为我国古代的九大历史名山之一,又是古代立志的60多座文化名山之一。峄山,自古为游览胜地。秦始皇、刘邦、曹操、唐宗、宋祖、元世祖、明太祖、乾隆等帝王将相先后驾临、驻跸峄山。又有老子、庄子、孔子、子思、孟子、司马迁、蔡邕、李白、杜甫、李阳冰、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米芾、陆游、赵明诚、董其冒、袁枚、郑板桥、徐霞客等历代文坛巨匠来此探奇寻幽。更有许多高人名士隐居修炼于此,他们留在峄山的三百多处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成为千古绝唱。

 

“齐鲁名山归岱峄”。古人常将峄山与泰山相提并论。然而,“岱岳雄天下,东山亦自奇。”一曰石头奇:“山如垒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二曰洞穴奇:“其洞府岩窦崎峭,千态万状,他山之秀未必可与并载”;三曰水奇:丸石绎连,“绎孔”通达,泉流汀泈,“每当东北风或西南风起,各涌泉同时涨,不知何故。”四曰石刻奇:题壁石刻,琳琅满目,涉及历朝历代,名家之多,内容之广,堪称露天之历史文化宝库。旧时“秦碑”为国之瑰宝;新刻“鳌”字,名列世界大字之最,令人称奇道绝,叹为观止。五曰神话故事奇:女娲造峄,伏羲画八卦,玉帝嫁女,王母蟠桃等,神话传说新奇优美,掌故轶事,枚不胜收。正因其奇,峄山向有“邹鲁秀灵”、“灵通泰岱”的美誉。

 

峄山,雄踞津浦铁路东侧,北衍泰山之灵秀,东引凤凰诸峰,西瞰徵湖烟波。它以岩石迭垒,幽洞玲珑,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的独特个性,与五岳之首的泰山斗美,故有“岱南奇观”之称。山中自然景观优美奇特,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移步异景,变幻无穷;名胜景点,数不胜数。因此,唐宋年间有五大奇观、七龙洞、八段锦、十二福地、十二名泉之说;元明年间有三十六大奇观、三百名石之说;清朝年间又有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庙宇和峄山百景说。同时,峄山又是铁马金戈的“兵家要地”,还是道家称为“妙光洞天”的修真之地。

 

开放时间

 

8.00-17.00

 

地址

 

山东省邹城市东南1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