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伊斯坦布尔大市集
当你一脚跨进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大市集 (Grand Bazaar) 时,就做好准备放弃方向感的准备吧。置身于大市集,只须逛上两条街以后,你就开始有“物”海茫茫的感觉。多半的人是让眼前的货色支配了他们的脚步。地图应该收进口袋里。
走进土耳其历史
走进这座市集,是走进土耳其历史的一段岁月。早在1461年,穆罕默德二世为了让商贩们有个安全的场所进行买卖交易,而兴建了这一市集。最早的用途,是充作货仓。那些东来西往的长途商旅队,就让他们的牲畜与随行助手们,在此休息卧宿。
早期,当然没有今天的庞大规模。后来,据书上说是商贩们自己解囊,盖上屋顶,形成风雨无阻的小商场,以便交易。直至1701年,才奠下目前的宏大规模。
530年余以来,大市集遭遇过五次祝融的光顾。最严重的火灾发生于1546年与1651年。此外1894年的地震与1954年的火灾,几乎摧毁半数的建筑结构与文化遗产。灾难带来重建的必要,在这方面,土耳其人选择了具有该国传统的文化风采。
最大有盖市集
这座大市集,是世界上最大的有盖市集,位于伊斯坦布尔大城。大市集占地3万700余平方米,共有65条街巷,集4400余家商铺于檐下,也是伊斯坦布尔古城最大的商贩聚区。在这里,除了各样货色以外,另有七座小喷泉,一座回教堂和一间祈祷室。
最叫人心折的,是许许多多的巨柱擎举的拱形圆屋顶上、门槛上,都绘有曼妙美丽的图案。
修复后的大市集,已多开了好些半圆形、孤口形的窗口,便室内更具光源。不少廊上仍留着的横铁条。铁梁是电灯启用以前,用来挂煤油灯的铁梁子吧?
不刻意去注意方向,很容易在这星罗棋布的商铺间,走得不知身在何处。一会儿逢横街叉口,一会儿逢窄巷拐角。
走在大市集里,不光是因为有盖的关系,令人感觉凉爽。据地毯老板说,大市集下是地下水窖,用来储水,以供干旱季节时使用,所以鞋子穿得薄些,会感到脚板凉凉的。
进入一个市集,就是进入一座活的博物馆。一般博物馆只让人们看到过去,市集则让人看到现在与未来。当地人的生活起居,全可以在大市集看到,包括人群的性格与性情,这些不出售的民情风貌。
苹果茶、地毯、皮雕、土耳其茶具、精致棋具、银皿金器、彩碟瓷盘、珠宝玉器玛璃瑙、皮革、时装等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细工建造的巴刹
走进专卖旧书的沙哈发尔·查尔希希(Sahaflar Carsisi)这一角落,窄街上的气氛异常娴静,恐怕是书香萦绕之故吧?这段街角是大市集最古老地段,有此气质,不枉五百年来岁月的蕴养。
拐出书街。你一定会松一口气:“用了两个半天,总算把大市集给逛遍了。”怎料,就在眼前,出现一个露天大市集,广场上万人攒动!
拥有1千4百万余人口的伊斯坦布尔古城,好像处处都有市集……然而,像大市集这般细工建造的美丽巴刹,恐怕没多少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