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庙位于德里的东南部,是一座风格别致的建筑,它既不同于印度教庙,也不同于伊斯兰教清真寺,甚至同印度其他比较大的教派的教庙也无一点相像。莲花庙的外貌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故称“莲花庙”。它高34.27米,底坐直径74米,由三层花瓣组成,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底座边上有9个连环的清水池,拱托着这巨大的“莲花”。莲花庙的内部设置十分简单,只是一个高大空阔的圣殿既无神像,也无雕刻、壁画等装饰性物件。惟有的是光滑的地板上安放着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长椅。白色是该庙最主要的色调。进庙的教徒以及参观的人也不需进行什么特殊的仪式,只要是脱鞋进殿,走到大理石椅上就座,然后沉思默祷就行。值得一提的是,莲花庙里居然有中文介绍材料,这在印度还是极为少见的现象。中文的材料上给这座圣殿起了个很好听的名字——灵曦堂。单从这一名字就可看出,命名者绝不是个凡夫俗子。
莲花庙并没有久远的历史,可以说是一座新庙。它建成于1986年,是崇尚人类同源、世界同一的大同教的教庙。大同教创立于1844年,鼻祖据说是一位名叫巴哈奥拉的伊朗人。大同教有崇拜神,不崇拜偶像,不需教士,也无复杂的祭祀仪式。它的教义目的是融合各种族、国家和宗教,并组成一个人类的大家庭,建立持久的世界和平,扫除各种迷信和偏见,强调科学的作用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很符合现代人的意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大同教影响已遍及世界各地,现有教徒一千多万人。大同教创立30年后传入印度,到20世纪90年代,在印度有三万多名教徒。
大同教徒在世界七个国家建有大型的教庙,但各个形状有不尽相同,都是根据当地国的特色而定。德里莲花庙的形状之所以采自莲花,与印度的历史有一定关系。莲花在印度教和佛教派中被奉为神物,在当代印度人心目中又贵为国花,所以这座庙宇一建成就备受印度人的喜爱。
莲花庙的周围是一大片碧绿碧绿的草坪,其间点缀着一簇簇花木。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走到褐红色的甬道上,抬眼望去,蓝天之下,百花盛开,绿油油的草地上绽放着一朵巨型白莲花,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地址
印度新德里东南部
印度虽然没有什么典型的饮食,不过他们比欧洲人更加喜欢吃大米、蔬菜和调味品。北印度人觉得南印度人的食物难以下咽,而南印度人也不爱吃北印度人的食物。有些人吃鱼、肉和蛋类;很多人宁愿饿死而不肯吃牛肉,而另外一些人却没有这些禁忌。所有这些饮食习惯的形成并不是由于食物味道的好坏,而主要是由于宗教信仰的原因。同时,由于地理条件各地千差万别,饮食也千差万别,丰富多彩。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独具特色。印度人做菜喜欢用调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姜、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还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黄和茴香等20多种香料调制而成的一种香辣调料,呈黄色粉末状。印度人对咖喱粉可谓情有独钟,几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鸡、咖喱鱼、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饭、咖喱汤……每个餐馆都飘着咖喱味。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场上还出售各种调料粉,赤、橙黄、绿、棕,五颜六色,至今笔者也没弄明白这些调料究竟含有什么成分。
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饮食习惯也不同。虔诚的印度教徒绝对不吃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穆斯林不吃猪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杀牛和吃牛肉常成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冲突的导火索。由于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数(82%),牛肉是禁忌,因而,在欧洲市场上价格最贵的是牛肉,在印度是最便宜的,10至15个卢比一公斤,价格之低廉令人咋舌。猪肉也比较便宜,因为穆斯林和高种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猪肉,低种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猪肉。羊肉价格最贵,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虔诚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不沾荤腥。耆那教徒更是严格食素,连鸡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酪和黄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约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男妇老幼,都喝牛奶。奶制品如冰淇淋、奶酪、酸奶、蛋糕等,质量也属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几十个卢比。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饭和一种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饼,还有一种油炸的薄饼,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圆白菜、西红柿、黄瓜、豆角、土豆、洋葱、冬瓜等,每样菜都烧得烂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黄色。长时间的熬煮使维他命尽失,令人觉得可惜。印度人的早餐已经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几片面包,果酱、黄油,但中午饭和晚饭则是地道的印度风味,每餐都有豆子汤。印度的豆子种类繁多,有大如蚕豆的红豆,还有黄豆、豌豆等,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盐,用来做汤。
印度最驰名的一道菜大概是“燉杜里鸡”,其名声犹如北京烤鸭。做法是把鸡腿、鸡块沾满香料,放在炉子里用炭火烧烤而成。出炉时味鲜肉嫩,十分可口。
印度人进餐时一般是一只盘子、一杯凉水,把米饭或饼放在盘内,菜和汤浇在上面。多数印度人进食时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饼内,或用手把米饭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来送进嘴里。留洋的知识分子或中产阶级家庭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说起饮食,不得不提一下印度的甜食。印度的甜食可谓“名符其实”,甜得发腻。甜食种类很多,有煎的、炸的、烘的、烤的,一应俱全,但每一道甜食都无一例外地甜得要命。多数印度人都嗜食甜食,印度人容易发胖,大概与嗜食过多的甜食有关。印度人的晚餐也晚得名符其实,最早的在晚上8点左右,晚的在10点左右。吃完饭不久就上床睡觉,不发胖才怪呢。
由于长期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也像英国人一样,有喝午茶的习惯。印度的茶是奶茶,做法是把牛奶掺水煮开,再把茶叶倒进去,煮沸后用小筛子把茶叶滤出,加糖后即可饮用。
交通
大多数到印度的观光客都是搭乘飞机。孟买与德里机场是主要的入境点,有少数航空公司则由加尔各答与马德拉斯机场进出。其他的国际机场,则包括每日有班机往返加德满都的帕坦与瓦拉纳西,往返海岸地区的海得拉巴与特里瓦德琅,有租用飞机往返德国、法国与英国等地的大伯林(Daboline),此外还有不定期的班机。
德里与孟买机场则有可达几乎世界各大城市的班机。很不幸地,大多数长途的班机抵达印度时都是半夜到清晨六点之间,很明显地是为了配合欧洲与远东城市的降落时间。
四个主要国际机场经常改进并都有行李设施。此外,有脚夫与有照计程车。德里、孟买、加尔各答与马德拉斯在出入境大厅都有免税商店。
德里现已成为印度的铁路、公路和航空的交通枢纽。通过火车、汽车和飞机与全国各地和国外一些城市相通。德里市郊的巴兰机场现已成为南亚最重要的国际机场。
火车
印度的铁路交通网络很密。从1853年第一条铁路诞生以来,已拥有6万多公里铁路。可以到很小的城镇。印度铁路总长是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由于印度几乎没有对它的铁路系统作过全面改造,现代化程度很低,所以安全性不好,死伤上百人的火车事故在印度不算太令人惊讶的事,舒适度很差,速度非常慢。火车晚点是很平常的事。不过总站的车多数能正点开出。
长途巴士
长途巴士站在德里火车站附近,有到阿格拉,斋普尔、喀什米尔等地的班车。如果要办理北上长途巴士服务,可到德里旅游中心对面那座红色大厦后面,那里有许多旅行社办理此项服务。不客气地说,印度的长途巴士可以用脏和乱形容,而且速度也慢,100公里要跑2小时左右。耗时基本上可以算得上是我国国内长途巴士的两倍。但是很经济,而且可以沿途观光,对于时间比较充裕的游客来说不失为好的选择。
市内交通
由于车越来越多,路便越来越难走。在新德里,摩托车比自行车多。在人们的印象里,自行车属于蓝领劳动者,摩托车属于白领。印度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厂巴加吉公司年产量已突破100万辆。
游客一定在行李中预留下大量空位,以便在印度一展绝不能错过的购物机会。琳琅满目的器物令人眼花燎乱,其价钱低廉也令人一惊。
各式贩卖手工艺品的地方,无可避免地是购物者的第一站。这些手工艺品本身就是印度多样风貌的代表,同时也是该国多样而迷人的艺术产品的产物。像纪念品之类的有趣物品,许多是值得投资。
印度名副其实的纺织品,呈现出一系列令人眩目的质地、织工、印染、设计与色彩,可以制缝出不凡而引人注目的洋装、椅套与床单。披肩、丰丽的晚服长巾,真丝围巾都是上等的好礼。记住,许多饭店的裁缝师,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缝制服务。
精细的大理石镶嵌艺品,是设计精巧几世纪就流传下来的传统的魅力之作。绘制于象牙、纸张或布料上的小型画复制品选购时需特别小心。货比三家再购买。皮夹、皮鞋与袋子,若不太奇异,也十分划算。手绘陶器,以及由桌垫到家具应有尽有的藤制品,都颇有价值。不可思议的成衣,不论是廉价的便服或较精致的流行服饰,都可能为你的衣饰加添另一番趣味。每一类的古董或半古董都十分诱人,但必须谨记:印度政府管制古董的出口。
中央公园
新德里没有大型的综合性百货商店,在比较大的商业区也只有一家家的专门店。康诺特普莱斯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居中是一个中央公园,公园外围有三层圆环,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圆盘。因而在德里的中国人都称这个地方为“大圆盘”。从大圆盘有八条大道向八个方向散射而去。圆环上当年设计时都是白色的二层楼建筑,不过现在也出现了高层楼房。这里汇集了许许多多的店铺、银行、保险公司、旅行社等等。中央公园下面是一个占地面积相当大的地下商场,也是由分门别类的专门店组成,同样排列成让你永远走不到尽头的几层圆环,第一次来到这里肯定会产生晕晕乎乎的感觉。康诺特普莱斯是印度人民和外国游客购物最为集中的地方。这里的店铺多如牛毛,如果是一家一家地逛,花上一整天也休想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