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南端叫达达尼尔海峡,北端叫博斯普鲁斯(伊斯坦布尔)海峡,总称黑海海峡。此“黄金水道”是黑海通向外界的咽喉要地,伊斯坦布尔就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端。
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洲际交通枢纽,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的古国名都伊斯坦布尔建于公元前668年,旧址是古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廷,后来经过战争和重建,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该城以后,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从那时起一直是土耳其帝国的首都。
伊斯坦布尔现有40多座博物馆、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这些美丽的建筑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东西方交汇点的生动见证。在古代东方博物馆展有苏美尔人的头像、巴比伦人的瓦器、亚述人的浮雕等,这些都是两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小亚细亚地区各民族史前时期的文物。在考古博物馆有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文物,其中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巨大石棺,是公元前4世纪希腊艺术的杰作。在考拉教堂,有大量关于圣母、基督和使徒的壁画,是拜占廷艺术的代表作。
特色景点
阿亚索菲亚博物馆
阿亚索菲亚博物馆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堂。它是一个气势宏伟的长方形石头建筑,上面巨大的穹顶,直径31米,离地面55米。底部四周有40个大玻璃窗,4座雄伟的拱门,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在教堂外修建了4座宣礼塔,将这座千年历史的大教堂改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将它改为博物馆。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
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建成于1616年,与一般清真寺不同的是它有6个宣礼塔。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六塔清真寺。由于它的四周墙壁镶嵌着两万多块蓝色花瓷砖,使得大厅里光线显得格外柔和、静谧,故又称“蓝色清真寺”。据传烧制这些瓷砖的工匠是从波斯招来的,所以它展示了奥斯曼建筑艺术和东方建筑艺术的渊源关系。
托普卡珀宫建于1478年。这里除了收藏着土耳其历史上许多珍贵文物和文献以外,还收藏着1.7万多件中国古瓷器,上至唐宋,下至明清,据说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德累斯顿艺术博物馆,为世界第三位。
多尔玛巴赫切宫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岸边上矗立着著名的多尔玛巴赫切宫。多尔玛巴赫切宫建于19世纪中叶,建筑精美,以精湛的雕刻和华丽的壁画、吊灯和装饰品著称。因其与建于15世纪的托普卡珀宫类似,所以被称为新宫,而后者被称为旧宫。1973年建成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桥长1560米,一桥飞渡欧亚,天堑成通途。该市是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城市,转运全国57%的进口和11%的出口货物,生产全国1/3的工业品。伊斯坦布尔不仅海上运输发达,铁路运输也相当发达,这里是欧洲“东方铁路”的终点,又是“巴格林铁路”的起点。 伊斯坦布尔旧城区内有7座小山,因当时罗马帝国皇帝曾把这里看成是新罗马,罗马有7山,此亦相仿。其中,6山沿黄金角,1山孤峙西南,这些山顶大多平坦,但坡道颇峻,7山分布的名胜古迹达40处左右,第一山有圣索菲亚教堂、圣艾琳教堂、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艾哈迈德三世喷泉、彩砖阁、托普卡珀宫、马尔马拉海滨城墙。第二山有努鲁奥斯曼尼耶清真寺、火焚柱、室内大市场。第三山有拉莱利清真寺、瓦仑斯引水槽。第四山有法提赫清真寺、埃斯基·伊玛莱特清真寺。第五山有居尔清真寺、蒙古圣玛丽教堂。第六山有卡里耶清真寺、阿德里安诺普尔门、君士坦西宫。第七山有七塔堡、伊姆拉霍尔清真寺(即斯陶迪翁的圣约翰教堂)。市中心的商业区十分繁华。黄金角南岸古老的室内市场,为世界上少有的巨型室内市场。创建于1461年,后又几经扩建,占地达3万平方米。8面开门,内有4000家店铺、20家客栈和65条街巷,每天车水马龙,人如潮涌。
开放时间
全天
地址
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
●土耳其的饮食文化丝毫不逊于中国,加上它那极富民族特色的风味佳肴更令人回味无穷,这里只能沧海一粟地随便介绍一下,到了那里可别吃坏肚子!
拉克:
又叫狮子奶,是由榨出葡萄汁后的葡萄皮再蒸馏得出的高酒精度饮品,初看上去像俄国伏特加一样 透明,但一加水就变浊,喝的时候有点甘甜,易入喉,味道醇美。
卡八:
在土耳其,各种烤肉料理都叫做“卡八”,但最有名的叫“多纳卡八”,就是“回旋式”烤肉的意思。还有一种俗称土耳其汉堡的“考夫特”肉饼,肉优汁也香,它的味道比巴西烤肉还要好。
红茶:
土耳其人对茶可谓情有独钟,爱喝茶的习惯源自中国,所以土耳其语的茶也叫cha,土耳其茶馆有风味十足的提茶盘、红茶杯,让茶馆服务员提着四处送茶。街头流动茶摊也很有趣,等车来杯茶、等人也可以路边小桌椅坐坐等送茶,总而言之,cha!cha!cha!
葡萄酒:
其实人类种植葡萄和酿葡萄始于土耳其,是土耳其人很自豪之处,卡帕多起亚地区产的葡萄更是最知名的,佐餐来杯酒神的恩惠,贴近最多的土耳其风味。
梅泽:
梅泽是前菜的意思,种类繁多,可以是鱼类、肉类,也可以是蔬菜而且可以是冷菜,也可以是温的料理;共同点是多浇上香浓地道的橄榄油或番茄及茄子。
派德:
派德是土耳其人吃梅泽、卡八的主食,常见的有像山东大饼一样咬劲十足的派德、切成丁块呈深褐色的碎派德、烤出炉膨胀得像小山,一撕开就平扁下来的膨派德,还有家庭小吃,犹如小比萨,但没有乳酪的“起马勒派德”。
沙拉特:
土耳其是肉食者的天堂,蔬菜也鲜美,代表性的季节沙拉“萨拉特”,用的都是新鲜的蔬菜,如红薯、小黄瓜等,再淋上土耳其自产的优质橄榄油,清脆爽口;土耳其的番茄特别好吃,多汁又软硬适度,吃多少个都不腻,是土耳其的首选疏果。
飞机
伊斯坦布尔作为土耳其第一大城市、欧亚大陆交通枢纽,有两个机场,一个位于亚洲部分,一个位于欧洲部分。
火车
火车并不是进入伊斯坦布尔的最好方式,但是却不得不提到锡凯尔火车站,因为这里就是著名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种巴黎始发的“东方快车号”的终点站。
地铁
机场设有地铁可直达Otogar(公交总站)或者市里其它的公交车站(市中心的阿克萨赖(Aksaray)是终点站,想要换乘电车往深处走,向老城进发,橄榄角(Zeytinburnu)和阿克萨赖。
出租车
伊斯坦布尔起步价2.95TL
美丽的伊斯坦布尔大市集
当你一脚跨进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大市集 (Grand Bazaar) 时,就做好准备放弃方向感的准备吧。置身于大市集,只须逛上两条街以后,你就开始有“物”海茫茫的感觉。多半的人是让眼前的货色支配了他们的脚步。地图应该收进口袋里。
走进土耳其历史
走进这座市集,是走进土耳其历史的一段岁月。早在1461年,穆罕默德二世为了让商贩们有个安全的场所进行买卖交易,而兴建了这一市集。最早的用途,是充作货仓。那些东来西往的长途商旅队,就让他们的牲畜与随行助手们,在此休息卧宿。
早期,当然没有今天的庞大规模。后来,据书上说是商贩们自己解囊,盖上屋顶,形成风雨无阻的小商场,以便交易。直至1701年,才奠下目前的宏大规模。
530年余以来,大市集遭遇过五次祝融的光顾。最严重的火灾发生于1546年与1651年。此外1894年的地震与1954年的火灾,几乎摧毁半数的建筑结构与文化遗产。灾难带来重建的必要,在这方面,土耳其人选择了具有该国传统的文化风采。
最大有盖市集
这座大市集,是世界上最大的有盖市集,位于伊斯坦布尔大城。大市集占地3万700余平方米,共有65条街巷,集4400余家商铺于檐下,也是伊斯坦布尔古城最大的商贩聚区。在这里,除了各样货色以外,另有七座小喷泉,一座回教堂和一间祈祷室。
最叫人心折的,是许许多多的巨柱擎举的拱形圆屋顶上、门槛上,都绘有曼妙美丽的图案。
修复后的大市集,已多开了好些半圆形、孤口形的窗口,便室内更具光源。不少廊上仍留着的横铁条。铁梁是电灯启用以前,用来挂煤油灯的铁梁子吧?
不刻意去注意方向,很容易在这星罗棋布的商铺间,走得不知身在何处。一会儿逢横街叉口,一会儿逢窄巷拐角。
走在大市集里,不光是因为有盖的关系,令人感觉凉爽。据地毯老板说,大市集下是地下水窖,用来储水,以供干旱季节时使用,所以鞋子穿得薄些,会感到脚板凉凉的。
进入一个市集,就是进入一座活的博物馆。一般博物馆只让人们看到过去,市集则让人看到现在与未来。当地人的生活起居,全可以在大市集看到,包括人群的性格与性情,这些不出售的民情风貌。
苹果茶、地毯、皮雕、土耳其茶具、精致棋具、银皿金器、彩碟瓷盘、珠宝玉器玛璃瑙、皮革、时装等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细工建造的巴刹
走进专卖旧书的沙哈发尔·查尔希希(Sahaflar Carsisi)这一角落,窄街上的气氛异常娴静,恐怕是书香萦绕之故吧?这段街角是大市集最古老地段,有此气质,不枉五百年来岁月的蕴养。
拐出书街。你一定会松一口气:“用了两个半天,总算把大市集给逛遍了。”怎料,就在眼前,出现一个露天大市集,广场上万人攒动!
拥有1千4百万余人口的伊斯坦布尔古城,好像处处都有市集……然而,像大市集这般细工建造的美丽巴刹,恐怕没多少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