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津古渡

概况

 

夹峙于澜沧江上罗岷山与博南山之间,东路攀越博南山至永平至大理;西路沿罗岷山至水寨到保山。澜沧江从西藏进入云南的1000多公里流程中,大多流经横断山脉无数的悬崖峭壁和礁石险滩,其独特的地势给居住在两岸的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真是“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险”。

 

永平县杉阳乡岩洞与保山市水寨乡平坡村之间的澜沧江上,飞架着一座我国现存最古的铁索桥--霁虹桥。而桥下的兰津渡亦是云南省现存最早的渡口,是博南古道横过澜沧江的要冲。澜沧江为云南四大河流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上源扎曲、昂曲在西藏汇合后,向东南流人云南,纵贯云南西部,然后从动腊县关累流到境外,境外部分称湄公河。澜沧江(意为百万大象之河)进入云南后,在横断山脉的千里深谷中奔流;两岸高山耸立,悬崖峭壁?河道礁石密布,险滩众多,水流湍急,给交通带来不便。俗语说:"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险"。几千年来,居住在两岸的各族人民,在江上开辟了无数津渡,架设了许多桥梁,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就是兰津古渡。据《永昌府志》记载,早在公元前4世纪,人们已开辟了兰津渡,用沿江竹木扎成舟筏往来。两汉时开始用篾绳为桥,攀援而渡,也即人们习你的"溜索"。至唐代,已支木渡江,"桥始鼎建"。元代也先不花西征时,又用巨木造桥,题名"弄虹",后桥毁记,又以舟揖渡江。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95年),在两岸山崖上铸有2根铁柱,用以牵引舟渡,然而岸陡水急,时遭覆溺,行者视为畏途。至成化(公元1仍5一1487年)中,江顶寺僧人了然募资建铁索桥(一说为弘治年间(公元1448-1505年)王槐建J,以木为柱,用粗大的铁索横牵两岸,上钉木板,上无所倚,下无所凭,飘然悬空。行走时,上下颠簸,左右摇晃,让人心惊胆寒。后将木柱改为铁桩,在桥上建廊,以使行者安全。明崇帧十二年(公元1639年)三月二十八日,徐霞客过霁虹桥时,见桥两端设有石门和关卡,东崖建有武侯伺和税局,两岸建有楼台并记创桥者,可谓"迤西咽喉",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后铁索桥多次维修,清康熙帝曾为此桥亲题"虹飞彼岸",故东岸建有"御书楼"。霁虹桥桥身总长115米,净跨56.2米,宽3.8米,距江面加多米,由18根铁索组成,其中承重底链16根,2、4、4、2形式排列;扶链2根,每边约用30根高约1.5米的铁条将扶链与底链相连接,形成栏杆状。底部约隔6米有1道铁夹板,将16根底链锁祝底链上依次铺有4米技木板,用铁丝绑扎在铁链上,各板之间又用木条和抓钉扣牢。桥石礅以条石倚崖筑成半圆形,长25米,十分坚固,铁链穿墩而过,铆死在崖缝中。桥台上建有桥楼可供休想,守桥人也在此食宿。1983年,霁虹桥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的是,1986年10月12日,在距桥上方200米处,一次罕见的山体滑坡截流澜沧江达15分钟,江水以巨大的冲击力冲坏了江边的桥头堡,砸断了18根大铁索,现在霁虹桥只剩下两边耸立的古桥墩了。现在,渡、桥两侧高山的博南古道遗迹仍存。桥西水寨乡的古道盘山环绕,直通天窝,有"梯云路"之称。当年商队的马蹄印还清晰可见。行走其间,放眼对岸,真有"两山喊得应,相会走一天"之感。距弄虹桥200多米处,有碉堡残垣,即当年的关卡。再前行数十米,路上有一石券洞,名为"紧三步",古称"飞石口"。因上面山陡石多,若遇到刮风下雨,会有岩石飞落,砸伤人马,遇此险况,可紧奔入洞躲避。"紧三步"前数十米,但见峭壁千何,如刀削斧劈,名为"普陀崖",从崖顶到崖脚,大半都布满了前人的题刻:有诗、有联、有题词,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好,国内亦罕见。在题刻中,多数字大盈尺,风骨高古,雄浑壮丽;颇有气魄。隶、草、楷书各体皆备。从内容上看,一类是题颂长虹卧波的,如清康熙年间的"霁虹桥",明代成化年间的"西南第一桥",及督学使吴鹏的"沧水飞虹"等。第二类是赞美古渡天堑的,如清康熙年间的"天南锁钥。,乾隆年间的"悬崖奇渡",明嘉靖年间的"壁立万仍",还有"兰津渡"、"金齿咽喉"、"要塞天成"、"悬岩奇渡"等。第三类是称颂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具有代表性的是每字高约1.8米的“人力所通”。在诗联中,首推明代永昌(今保山)人张含的《兰津渡》。山形宛抱哀牢国,千崖万壑生松风。石路其从汉诸葛,铁柱或传唐鄂公。桥通赤霄俯碧马,江含紫烟浮白龙。渔梁鹊架得有此,绝顶咫尺樊桐公。诗用楷书题于壁上,为横幅,每字约10厘米见方。诗用精妙之笔传神地称颂了霁虹桥的悠久历史和宏伟之势,表达了作者对前人辟渡建桥开创之功的凭吊之情。此外,还有明代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春,监察御史王大任题写的:"怪石倒悬侵地隘,长江诘曲盘山多。"一联,比喻贴切,对仗工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兰津古渡的地形、地貌特点,给人以如临"天险之境"的感觉。这些题刻,既是历史、文学、书法的瑰宝,又为山川形胜增添了光彩,给游人增加了逸兴雅趣。普陀崖脚路边有一古老的铁桩,顶呈蘑菇状,露出地面80厘米,周长72厘米,相传为明代立的系舟柱。伫立桥共,眺望上游百米之外的江水,银花雪浪,而近前的江流却悠缓平稳。当年徐霞客曾以“浑然逝,渊然寂,其深莫测"来描绘这里的水势,这就是2000多年前的两岸人民要选择这样一个水流平缓、少有风浪的地方作渡口的原因。

 

地址:云南省永平县西南部

 

开发时间:全天开放。

交通

 

位于杉阳镇岩洞村,到县城后,可乘坐永平――杉阳微型车抵达杉阳集镇(车费15元)后,一是可以沿博南古道步行至岩洞村,沿途经过西山寺、过街楼、凤鸣桥、湾子村过街楼、江顶寺等,行程约9公里;二是可以包车至岩石洞村湾子村民小组,然后爬山6公里过江顶寺到霁虹桥。